飞越怒江大峡谷 大疆创新助力藏中电力联网工程 2017-09-14
正在建设的藏中电力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复杂、最具挑战的高原输变电工程,该工程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属于高海拔、高寒地区,沿线平均海拔3750m,且工程所处位置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交通运输困难,生态环境脆弱,年有效施工期短,被誉为我国电力建设史上的超级工程。
而怒江大跨越工程又是整个藏中电力联网工程最关键、最艰难的施工区段,相距1200余米的10S149、10S150两基杆塔矗立在怒江两岸的峭壁上,放线难度极大:原始的架线方式是人力展放牵引绳,由施工人员带着导线徒步跨越怒江大峡谷,需要攀爬陡峭的岩石,踏过脆弱的草地,横渡湍急的怒江,效率低下,危险系数高,也会对脆弱的高原草甸、高寒灌木造成破坏;而动力伞也是目前输电线路工程较常用的展放牵引绳的施工方式,但是需要带人飞行,在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下,动力伞飞行稳定性较差,很容易出现人身事故。




比较而言,使用无人机放线有明显优势,一是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二是避免了人工放线的高危攀爬或人工动力伞飞行的情况,消除了安全隐患;三是避免开辟施工便道,减少了对高原植被的破坏。在无人机放线施工工艺流程中,由无人机牵引的引绳称为一级引绳,其后顺序牵引的引绳为二级、三级引绳等,直到足以牵引导线。整个工艺流程的关键工作及难点工作是在无人机执行的一级引绳展放上。就联网工程而言,难点在于怒江峡谷严苛自然环境:工程所在地海拔在3000米以上,处于低气压、严寒、大风、强紫外的恶劣环境,普通无人机难以胜任。
经过各方慎重选择,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为大疆经纬M600 PRO飞行器,该飞行器具有安全性能高、环境适应性强、定位快速准确、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其最大飞行海拔高度为4500米,抗风能力达8米/秒,通过D-RTK技术可达厘米级定位。该机型出色的环境适应能力完美匹配了青藏高原严酷、复杂的高海拔气候条件。